近年即興行山、尋幽探險極為普遍,當中以摸黑行「地龍」(輸水隧道)、崖邊飛簷走壁及跳水潭更成為行山人士的刺激玩 意,山野意外亦因此大幅飆升,早前一名 資深行山人士魂斷北果洲島,今年四月兩名中大生徒手攀爬懸崖時墮崖,致一死一傷。有山藝專家警告,缺乏裝備、忽略天氣變化及地理環境潛藏的危險,隨時玩出 禍。

「行地龍最好玩係唔知自己會見到乜,遇到乜,好刺激。」自詡為龍王的行山客有三年「地龍」探險經驗,為增加刺激感,近期行「地龍」時更棄電筒不用,在漆黑 的環境中只依靠行山杖探路,沿途要細心聆聽水聲及風聲,估量出口的方向及水流速度,一旦發現水流湍急,便需立即離開。

「地龍」是水務署的輸水隧道,作用是將山澗的水經地底引至附近水塘,由於沒有照明系統,「地龍」內漆黑一片,成為蝙蝠、青蛙及水蛇聚居之地。現時全港約有十條「地龍」被視為探險勝地,如西灣、黃泥墩水塘及深井,長度由數百米至三、四公里不等。雖然「地龍」四通八達,但部分出口在水壩之下或荒山野嶺,所以多需原路折返。

據知,部分「地龍」更因日久失修,出現塌方。龍王表示,雖然曾在「地龍」內被動物屍體絆倒,亦有朋友疑因輸水隧道失修凹陷而扭傷腳踝,但無阻探險的意欲。水務署在通往輸水隧道的入口豎立「禁止進入」的告示牌及安裝鐵線圍欄,以免有人闖入,但仍阻擋不到探險人士。

有「香港冒險王」之稱的資深攀山練梁念豪表示,除有人摸黑探「地龍」外,亦有人選擇騎單車,甚至駕車入內,平時「地龍」水深不足一米,但大雨過後隨時會有洪水湧入「地龍」,將人直沖出大海或水塘,十分危險。

濕度高爬崖搵命博

   「看似安全地方,其實係最危險,稍為唔留意,或者評估出錯,就好易發生意外。」梁念豪曾多次以專家身份出席山野意外的死因研究庭,總括山野意外發生的原因,當中大部分是裝備不足及沒有事先計劃的即興行山所致。以多次發生意外的大嶼山彌散石澗的摩天崖為例,由於崖壁陡峭,岩石滑溜,如缺乏攀岩裝備或使用不當,隨時墮崖身亡。

事實上,本港春夏季濕度極高,再加上經雨水沖刷,行山人士很容易因為跣腳或沙石鬆脫而發生意外。梁念豪舉例,以風光秀麗見稱的西貢鹿湖營地一帶,由於道路狹窄,部分路段需要半爬半行,甚至要借助繩索才可以保持平衡,「我都見過唔少人跌落去(水潭),好彩大部分都冇乜事,最多係拗柴。」

行山初哥亡命跳潭

     不過,從崖邊跳落水潭、行山澗已成為行山人士夏天的首選玩意,然而要跳潭先要爬上崖,有些崖只有三、四米高,有些則高逾十米,雖然非常刺激,但跳下時極可能會撞到崖上岩石或潭底的石頭造成意外。

記者瀏覽多個行山網站,發現有不少行山初哥越級挑戰,夥拍同樣沒有經驗的人士結伴行石澗、夜行山崖,又不時有人張貼自己徒手在懸崖上飛簷走壁、飛跳入潭的照片,但這些亡命「演出」完全缺乏安全措施。

水務署發言人表示,輸水隧道屬水務署管理範圍,擅闖者實屬違法,署方已在入口處豎立警告牌,並不定時派人巡查,以往亦接獲多宗市民擅闖的報告,但至今未曾截獲任何人士。發言人續稱,地下引水道極為危險,無人能阻止洪水,呼籲市民不要冒險進入。

大雨過後,「地龍」的水流大且急,更不時有洪水湧入。

行山網站經常有人張貼高空飛墮入潭的照片。

星期日專題:行地龍探秘隨時沒頂提及過的人物

2006-08-13 07:00:00